走上医路新旅程,他倾力守护“一老一少”的光明
因为眼睛无法直视、总是歪着头,8岁少年常受到旁人的闲言碎语;近视900度又患上白内障,7旬老人的生活陷入“混沌”……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,如果失去健康的视力,对生活来说都将是沉重的打击。然而,类似病情的患者在南宁爱尔眼科医院曾思明院长的门诊中还有不少。
8月1日,广西知名眼科专家曾思明教授正式出任南宁爱尔眼科医院院长,在他的出诊时间公布后,许多患者便预约了他的门诊。
无法“正眼看世界”的少年
8岁的小军来自贺州,在他3岁时,父母便发现他的眼睛似乎有异样——眼睛不能正常看向前方,眼珠总是向外、向上偏斜。因为眼睛上的异常,身边的小朋友有时会有意无意取笑小军,他因此变得很敏感。“我总是让老师在调座位时把他调在中间位置,这样他不用用力歪着头看……”小军的妈妈说道。
为了治好小军的眼睛,父母曾带他到当地医院治疗,然而由于年纪尚小,他没有能接受手术,治疗因此“无功而返”。经打听,小军的父母得知广西区内治疗斜视的“翘楚”曾思明教授,目前在南宁爱尔眼科医院出任院长,于是他们满怀希望来到了南宁。
经过针对性的专项检查,曾思明教授确诊小军为:共同性外斜视、左眼旋转性斜视、双眼下斜肌亢进等,而左右眼的视力分别只有0.5和0.8。曾思明教授表示,斜视通常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引起,虽然针对不同的斜视类型可以考虑佩戴眼镜、遮盖疗法等方式治疗,但是往往需要手术才能达到矫正目的。小军的病情复杂、斜视度数较高,应该现在为他进行手术,否则会进一步影响他视功能的发育。
曾思明教授在带领医疗团队查房
和小军同期入院的还有其他2名患有斜视的小朋友,根据他们的病情特点,曾思明教授分别设计了手术方案。在手术团队的配合下,最终顺利为这3名小朋友实施了斜视矫正手术。手术后,3名小朋友的恢复情况良好,希望他们从此走出斜视的阴影!
高度近视遇上白内障的“混沌视界”
今年73岁的潘叔家住南宁市青秀区,近日他也在医院接受了眼科手术,解除了致盲隐患。见到潘叔时,他戴着一副眼镜,他说近视从小就伴随着他,度数逐渐加深,目前已经有900度左右。
高度近视让潘叔的视觉质量一直比较差,而雪上加霜的是,上了年纪后他患上了糖尿病,视力也越来越模糊。“尤其是右眼,遮上左眼后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!”潘叔介绍道。生活中,潘叔看不清手机上的小字,平时使用电脑炒股时也受到影响。“眼睛会不会失明?”担忧之下,潘叔决定前往医院就诊。经朋友推荐,他来到了南宁爱尔眼科医院给曾思明教授诊治。
完善检查后,曾思明教授发现潘叔的病情很复杂。“由于患高度近视多年,他的眼轴被拉长、视网膜受到牵拉,目前已经引起了视网膜病变,出现视网膜萎缩、裂孔等。高度近视引起的眼部改变也加速和加剧了他的白内障发生、发展,右眼视力已经接近失明!”曾思明教授表示。
目前,直接影响潘叔视力的主要还是白内障。首先需要通过手术将混浊的晶状体置换,才能避免失明,这样也利于后期检查眼底、针对眼底的病情进一步治疗。根据潘叔的眼部情况,曾思明教授为他选择了适合的人工晶状体,并在他控制血糖稳定后,为他施行了“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+人工晶体植入术”。手术中曾思明教授发现潘叔白内障的核很硬,加上他眼部的特殊情况,手术操作难度大。然而,曾思明教授凭借着极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,最终成功完成了手术!手术后,曾思明教授提醒潘淑要注意控制血糖并定期随诊,后续如有必要再进行相应的治疗,以让他保留终身有用的视力。
曾思明教授为患者施行手术
斜视和白内障分别是儿童青少年和老年群体最常见的眼病,而这两种眼病恰恰都是曾思明教授所擅长的领域。据悉,曾思明教授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,留学英国,他早年进行斜视和弱视方面的研究,并率先开展多项新技术,治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。此外,他在复明手术特别是复杂疑难性白内障的诊治、眼外伤手术等方面也很擅长。曾获得“中华眼科学会奖”、成为“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成员”等。
出任南宁爱尔眼科医院院长,曾思明教授踏上了眼科医疗服务的新旅程,而当好一名光明守护者的初心没有变。“爱尔眼科在诊疗科室上精细化、实行专病专科专治,注重患者服务、主张守护全年龄段人群的眼健康,和我致力于为更多眼病患者服务的初心是一致的。希望继续发挥我的专长,为广西的眼病患者带来优质服务。”曾思明教授表示。
